找回記憶中阿嬤的味道,純米蘿蔔糕,有點粿-菜頭粿、紅藜菜頭粿、南瓜粿、芋頭粿

找回記憶中阿嬤的味道,有點粿-菜頭粿、芋頭粿、紅藜菜頭粿、南瓜粿

以前每到過年時節總會回爸爸老家,回去後的景象每年都一樣,阿嬤會在廚房忙上一整天,為回去的子女們準備佳餚與晚宴,當中就有超大體積一整個圓柱體的菜頭粿,出爐後蒸氣繚繞,室內滿滿傳來菜頭粿香味,完全使用純米手工製作,本以為只有家鄉才有,沒想到在有點粿找到與那印象中阿嬤的味道一樣的口味,想起阿嬤親手為我們做的美味菜頭粿感動不已。


找回記憶中阿嬤的味道,純米蘿蔔糕,有點粿-菜頭粿、芋頭粿、紅藜菜頭粿、南瓜粿 找回記憶中阿嬤的味道,純米蘿蔔糕,有點粿-菜頭粿、芋頭粿、紅藜菜頭粿、南瓜粿

有點粿使用精選的在來米純米製作,原料只有過濾水、白蘿蔔、在來米與鹽巴,全取自天然的食材。精選在來米本身經過蒸煮5小時以上會張顯出優秀的Q度及黏度,不需要使用或添加任何其他加工品(如薯粉、太白粉、玉米粉等),相對的米的成本高出許多。除了基本菜頭粿,還另有紅藜菜頭粿、南瓜粿、芋頭粿。

菜頭粿

菜頭粿 菜頭粿

基本的菜頭粿以過濾水、白蘿蔔、在來米、鹽巴製成,切開來能感受到以在來米純米製作的那種紮實感,傳來陣陣清甜的白蘿蔔香味,另外,將60%的蘿蔔與米一起打成漿,只取一部份的蘿蔔絲做點綴,所以呈現出Q彈的口感。沿襲小時候阿嬤的切法,切成大片數片就可以直接下鍋油煎。

菜頭粿 菜頭粿

菜頭粿 菜頭粿

可惜手邊少了大蒜與醬油膏,印象中,阿嬤還會加入很多大蒜切段一起炒香,增加香氣。有點粿的菜頭粿直接油煎就能吃出天然的白蘿蔔與在來米甜味,外皮煎的金黃香酥,凸顯內部Q彈軟嫩的口感,沾取一點醬油更提升整體美味。菜頭粿還有其他不同的吃法,但莫娜媽媽最喜歡的還是跟阿嬤一樣的吃法。

紅藜菜頭粿 紅藜菜頭粿

紅藜菜頭粿 紅藜菜頭粿

紅藜菜頭粿以過濾水、白蘿蔔、在來米、紅藜、鹽巴製作,由於當中含營養成分極高的紅藜,希望保留那原始的口感,嘗試以水波爐直接蒸煮,還原紅藜菜頭粿的原始風貌。

紅藜菜頭粿 紅藜菜頭粿

紅藜菜頭粿 紅藜菜頭粿

蒸煮後的紅藜菜頭粿軟Q微甘,能咬到紅藜的顆粒感,與油煎的方式風味不同,口感較嫩,略顯清淡,但沾上醬油一樣好吃,適合幼童的吃法。

南瓜粿 南瓜粿

南瓜粿 南瓜粿

南瓜粿以過濾水、帶皮南瓜、在來米、鹽巴製作,未將南瓜完全融入米漿,留下部分南瓜顆粒,增加口感與南瓜香氣。因為南瓜粿香氣濃郁,嘗試以水波爐蒸烤方式進行加熱。

南瓜粿

南瓜粿 南瓜粿

南瓜粿蒸烤完成後,外皮多了一層硬膜,內部依舊軟嫩,整體增加彈性與南瓜香氣,保留住其中精華,以蒸烤方式別有一番風味,也能當作點心。

芋頭粿 芋頭粿

芋頭粿 芋頭粿

芋頭粿以過濾水、在來米、芋頭、鹽巴、糖製作,仔細對比後發現,芋頭粿多了一種原料-糖,比起其他口味,更加有甜度,切開後能看見大量的芋頭籤藏於其中。

芋頭粿 芋頭粿

芋頭粿 芋頭粿

待湯煮滾後再將芋頭粿切小塊加入高湯中,不僅增加湯頭甜味,吸收湯汁的芋頭粿仍保持一定的口感,不會過分軟爛,由於本身味道不會特別強烈,無論加入何種湯頭都不會搶了主體的風味,卻能增加甜味與香氣,由在來米製作的芋頭粿當作主餐也沒問題。

菜頭粿、紅藜菜頭粿、南瓜粿、芋頭粿 菜頭粿、紅藜菜頭粿、南瓜粿、芋頭粿

菜頭粿、紅藜菜頭粿、南瓜粿、芋頭粿 菜頭粿、紅藜菜頭粿、南瓜粿、芋頭粿

不僅找回記憶中阿嬤的味道,四種口味都有各自的美味,口感綿密中帶彈性,品嚐食物的美好原味,由天然食材製作的有點粿讓家人吃得健康又安心,全素食者也能放心食用。

本文皆為本人親自試吃後的體驗心得(非商業性質)僅供參考,產品成分及內容說明,引用商品或官網(含粉絲團)所載,實際依每人體驗為主。



➜Facebook:有點粿







留言